|
几乎所有的服役桥梁,其拉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。众多桥梁由于管养不善,导致拉索病害日益发展。相当一部分建成后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问题,不得不提前大修,甚至提前换索,浪费极大。此类结构隐患,致使结构垮塌也屡见不鲜,严重威胁着工程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[1]。
桥梁拉索常见的病害有:下端预埋管水患与拉索(索体与锚头)腐蚀、HDPE护套老化与应力开裂、拱桥短吊杆问题、拉索风雨激振、悬索桥主缆系统腐蚀等。 腐蚀是影响拉索寿命的主因 下端预埋管水患 下端预埋管水患是指斜拉桥、拱桥、悬索桥等梁端预埋管,因水或水汽造成拉索索体与锚头腐蚀的病害。一般来说,预埋管水患是雨水直接流入预埋管内浸泡拉索与锚头,或因预埋管处的密封性缺陷,大气中的潮湿空气进入预埋管内后,造成预埋管内潮湿度升高,或冷凝积水。下端预埋管水患是最为普遍存在的现象,也是影响桥梁拉索使用寿命与安全的最大威胁。 下端预埋管水患的形成主要原因有: 下端防水罩存在质量问题,或因未及时维修、未按要求施工导致其丧失防水功能,雨水直接流入预埋管内,浸泡拉索与锚头。以往的设计理念认为,下端预埋管应设置排水构造。然而,实践经验告诉我们,排水孔长期使用后,堵塞严重,无法排水。例如福州青州闽江大桥80%以上的下锚头发现下雨后都有积水[1];柳州文惠桥自建成后,水长期浸泡下端锚头,梁底长期滴水,不到10年时间形成35cm长的钟乳石状结石[1];泉南高速公路南宁六景大桥积水充满整个预埋管;瑞典乌德瓦拉桥(UddevalaBridge)也是不断有雨水进入下端锚头[4];南昌八一大桥因防水罩失效,下端预埋管内长期潮湿度高,造成斜拉索下端锚头銹蚀严重,2009年全面换索;杭瑞高速公路九景段鄱阳湖大桥也因防水罩失效,下端预埋管长期积水,后经系统、专业技术养护,拉索得到有效保护。其中,鄱阳湖大桥通过专业技术养护有效延长拉索的使用寿命,保证桥梁的使用安全,对结构管养启示颇多。 HDPE护套老化与应力开裂 HDPE(高密度聚乙烯)护套主要功能是防护拉索。上世纪80年代,自广州海印大桥斜拉索采用HDPE护套后,我国开始在平行钢丝类拉索上大量应用。之后几年,业内人士发现,拉索HDPE护套与电缆的护套完全不同,拉索的HDPE护套在使用后的短短几年内就出现严重的老化和开裂。雨水进入拉索内部,造成拉索钢丝锈蚀。桥梁拉索HDPE护套之所以较电缆护套更容易老化与应力开裂,排除材料、加工工艺等等因素外,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桥梁平行钢丝拉索的结构特点。当拉索挂索张拉后,HDPE护套随索体受力伸长,HDPE护套长期处在3~5Mpa以上的应力状态下工作(如果HDPE护套加工冷却不当可达9Mpa)。 HDPE护套老化的特征是护套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纹,HDPE材料延性、机械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大大降低。影响HDPE护套老化的因素一般与材料的性能、挤塑成型工艺(加热温度、 加热时间、冷却方式与冷却时间)、使用环境(紫外线强度、雨水冲淋、腐蚀、内应力)等有关。 HDPE护套开裂的特征是护套环向应力开裂,HDPE材料延性、机械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没有明显下降。影响HDPE护套环向应力开裂的因素与影响老化的因素基本相同,但最主要的因素是材料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、内应力的大小和紫外线的强度。HDPE护套的老化与应力开裂一般从迎光面开始。 提高拉索HDPE护套使用寿命可采取以下方法与措施: 1.不同的HDPE材料,其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指标迥异。一般来说,HDPE材料应力开裂性与其环境应力开裂性能指标正相关。然而,由于认识不足,我国早期的桥梁拉索标准要求HDPE材料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仅为1500h。工程经验证明,桥梁拉索用HDPE材料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应达到5000h以上。 2.HDPE护套在热挤塑成型冷却时有残余的内应力,正常使用时受到拉应力。高分子材料在长期连续拉应力及环境因素的作用下,聚合物分子的结合能力下降,分子结合键断裂,应力开裂。环境应力开裂试验证明[1],当应力水平降到一定程度时,高分子材料开裂时间理论上趋向持久极限、永不开裂。天津永和公路大桥,其斜拉索PE护套在无张拉应力状态下使用20年也未开裂和老化。实际工程已证明,单元式钢绞线类型的拉索,大、小HDPE护套在无粘结和半无粘结状态下工作,服役30年以后,也未发现HDPE护套环境应力开裂。因此,如果条件允许,桥梁拉索使用的HDPE材料应避免与结构参与共同受力。 3.HDPE护套损伤就是一个潜在的开裂源。所以,应做好应有的防护措施,避免在生产、运输、安装等过程中损伤HDPE护套。目前,大多数的HDPE护套损伤后都采用二次热熔修补。我们已经知道,HDPE材料二次热熔其性能有较大的下降,所以,修补后的HDPE护套更易老化,更易开裂,开裂时间会更短。如果条件允许,建议采用缠包方法修复HDPE护套。 4.紫外线的照射会加速HDPE护套的老化与应力开裂。采用缠包方法不仅可以修复受损的HDPE护套,更可以隔离紫外线、雨水和腐蚀性气体对HDPE护套的浸蚀作用,实现HDPE护套与索体同等寿命。现役桥梁,如果HDPE护套出现老化与应力开裂的问题,在未产生开创性裂纹时,缠包修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。 拱桥短吊杆问题 对于中(下)承式拱桥来说,桥面系及荷载是通过吊杆承受的。当温度变化时,桥面系将产生纵桥向的纵向位移,吊杆摆动。一般来说,拱圈端吊杆是固定不动的,吊杆摆动量与桥面系的纵向位移、吊杆的长度有关。桥面系的纵向位移量越大,吊杆的长度越短,吊杆的摆动角度就越大。此时,吊杆的附加应力就越大。宜宾小南门金沙江桥2001年部分桥面垮塌就是因短吊杆断裂造成。吊杆断裂时为凌晨温度最低点,桥面纵向位移量大,短吊杆的附加应力也大。邕宁邕江大桥短吊杆摆动明显,可以看到,短吊杆的摆动已造成吊杆破损、拱圈混凝土迸裂。拱桥设计规范没有明确规定短吊杆的设计要求,目前也没有更多的实验数据。一般原则是: 1.短吊杆极限摆动造成吊杆的总应力水平不应超过0.5σb。 2.结构条件允许的前提下,短吊杆应尽量设置长一点。短吊杆宜长不宜短。 3.短吊杆宜采用柔性吊杆,避免用刚性吊杆。 4.短吊杆尽量设置可摆动的球形铰,减小桥面系纵桥向位移时,吊杆的附加应力和安装时消除施工误差。 拉索风雨激振 桥梁拉索由于质量、刚度和阻尼都较小,易发生振动。尤其是在风雨共同作用下拉索发生大幅度风雨激振的概率较高。我国南京长江二桥、湖南洞庭湖大桥的斜拉索曾经发生过较大的风雨激振。 由于振幅大、破坏性大,斜拉索风雨激振严重威胁斜拉桥的安全,已经成为大跨度斜拉桥设计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。然而,桥梁拉索风雨激振的机理目前尚未能完全解释,有水线驰振、涡激振动、轴向流等理论。有学者归纳了斜拉索发生风雨激振的研究成果[5]: 1.大中小雨的情况都可能发生索振; 2.索振主要发生在外包包裹为聚乙烯套管的索上; 3.振动频率为0.6~3.0Hz之间,一般为单阶振动; 4.风速范围约6~18m.s-1; 5.索振动主要是面内振动; 6.风雨激振中,索的运动呈现出“拍”的现象; 7.发生风雨激振的斜拉桥一般位于紊流不太大的地方: 8.索的运动引起水线在索表面的周围振荡,水线运动与索运动的方向相反。 抑制桥梁拉索风雨激振的基本方法与措施是: 1.改变拉索的表面形状,来改善拉索空气动力学特性。最有效的办法是在拉索表面设置双螺旋线或凹坑,阻止水线形成: 2.增加拉索减振阻尼装置; 3.可将拉索之间用辅助索相互连接。 钢绞线拉索,因每一根绞线的固有频率不同,绞线与绞线之间的空隙形成相互的阻尼作用,发生大幅振动的概率很低。 悬索桥主缆系统腐蚀 主缆系统是悬索桥最重要的承载构件,由于它的不可更换性,必须与桥梁结构同寿命。然而,悬索桥主缆系统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。据了解,我国几乎所有的悬索桥主缆系统都存在腐蚀病害。国外悬索桥主缆也普遍存在主缆钢丝腐蚀的问题[2]。美国纽约市运输局的一份关于悬索桥缆索状况的报告得出结论:由于腐蚀,纽约市区几乎所有的大型悬索桥都存在强度损失的问题,主缆强度损失的范围从微乎其微到35%[6]。 悬索桥主缆系统的基本构造如图3所示。它由主缆段、散索段与锚碇段三大部分组成。 主缆段是由Φ5.2的多股高强钢丝组成(PWS法),塔顶处跨过索鞍,主缆装有索夹通过吊杆(索)连接桥面系。主缆一般采用强度1670MPa以上级别的φ5高强镀锌钢丝组成,紧缆后安装索夹,涂防腐腻子,缠丝后涂外防护层。紧缆后钢丝与钢丝之间仍存在缝隙,按规定空隙率在索夹处不大于18%,在索夹外不大于20%。 散索段经过散索鞍(套)后分成单元索股,与锚碇连接件连接。 锚碇段已普遍采用新型的预应力式锚碇系统,一般由多股预应力束组成,张拉后通过连接板与主缆索股连接,可调可换。 图3 悬索桥主缆基本构造 1.主缆段的主要病害: ①由于主缆钢丝缝隙、索夹缝隙、索鞍缝隙的实际存在,悬索桥主缆已经是实际意义上的开放式主缆。水和氧气可通过这些缝隙以及散索段处的钢丝缝隙,畅通无阻地进入主缆钢丝内部,实现交换,造成钢丝生锈。日本的因岛桥、美国的多座悬索桥,均发现主缆内部有积水或潮湿度高,主缆钢丝发生不同程度锈蚀; ②悬索桥的主缆由于施工积水也会造成主缆钢丝生锈: ③外层防护腻子易于老化,开裂,脆化失效[7]。水和氧气也可进入主缆钢丝内部,造成主缆钢丝生锈。香港青马大桥也出现过类似问题,涂层开裂,主缆进水[8]; ④索夹滑移而产生的不可恢复的缝隙,水进入主缆内部,造成主缆钢丝生锈。 2.散索段的主要病害: 目前,所有的主缆散索段索股只有简单的防腐措施,索股钢丝长期与水汽直接接触。虽然有些桥设有除湿系统,但大部分悬索桥,尤其是早期的悬索桥和自锚式悬索桥,没有设置除湿系统,主缆钢丝长期在潮湿环境中使用。 ①大型桥梁锚室空间庞大,除湿效果不尽如人意,很多锚室内湿度达不到预定指标,特别是索股内部的潮湿气体难于排出。因此,应完善除湿系统的设计与配置,以期达到预期的除湿效果。 ②隧道式锚碇,湿度大,水患严重。现役工程已证明,很难满足湿度要求。 ③除湿设备还须日常维修、维护与更新。要保持周围环境相对湿度在60%以下,除湿设备须长期24小时不间断运行,运行成本很高。笔者调查发现,很多桥梁,甚至是特大型桥梁,除湿系统形同虚设。 3.锚碇段的主要病害是水患: ①抽水系统未运行,或没有抽水系统,导致锚碇积水或增大锚室潮湿度。 ②没有排水措施。尤其是隧道式锚碇,水量大,水浸泡锚碇。笔者认为如有需要,锚碇应设置排水系统。 ③大多数现役桥梁,其锚碇前后锚面,都未设置有方便操作的检修通道或构造,给日常维护和检查带来诸多不便。 新型的预应力锚碇系统,由于采用全防腐可更换式结构,其防腐性能、安全性能有了本质性的变化。 |